当前位置:首页 » 氿上知道 » 项目管理 » 工程施工
风卷残云

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为什么这么容易裂缝?

提问者悬赏:0分 | 风卷残云 | 2013-07-24发布 | 浏览 7347 次

地下室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,请问具体原因是什么,有什么补救措施?

附件(0个)

共1条回答

  1. 裂缝主要原因: 1. 从裂缝特征可见大多数均属收缩裂缝。地下室混凝土墙收缩较大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用量过多、养护不良等。 2.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规定: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(露天)-30m。 3. 温差过大。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、昼夜温差、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、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。 4. 这类薄而长的结构对温度、湿度变化较敏感,常因附加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墙体开裂。同时还应注意,设计时地下室墙均按埋入土中或室内结构考虑,即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。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墙完成后立即回填土和完成顶板,因此实际工程应取最大伸缩缝间距20m。这也是地下室墙裂缝普遍的一个因素。 5. 原材料质量不良、配合比不当、使用过期的UEA微膨胀剂、坍落度控制差,施工中任意加水以及混凝土养护不良等因素,均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加大而裂缝。 此外,目前地下室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,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,也导致收缩增加,裂缝可能性加大。 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几点建议: 1.设计方面 加强水平钢筋的配置。应注意三个问题: (1)水平钢筋保护层应尽可能小些; (2)防裂钢筋的间距不宜太大,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的配筋方式; (3)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变化加强配筋。 2.材料方面 (1) 砂、石:宜用中、粗砂,含泥量不大于2%的碎石或卵石。 (2) 掺入微膨胀剂,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。 3. 施工方面 (1)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,尽量降低不均匀性。除控制混凝土制备和运输中的质量外,还要注意混凝土浇筑时防止离析,振捣密实以免墙内出现薄弱面而产生裂缝。 (2)温度陡降不超过10 ℃,浇水养护。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,养护时间不少于施工规范的规定。
    • 工程小将
      砼是一种脆性非均质工程材料,其内部存在大量微细裂缝和不同大小的孔隙,这种微细裂缝肉眼看不见,分布不规则,且不连贯,但在荷载作用下或产生温差、干缩的情况下,裂缝开始扩展,并逐渐互相贯通,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。由于裂缝在砼中是不可避免的,因此对有些结构按其所处条件的不同,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。但在设计、施工中仍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,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,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或宽度,特别是避免出现有害裂缝,以确保工程质量。产生裂缝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裂缝的形式、宽度各有不同。只要从设计、施工和材料等方面做到严格控制和规范施工,就一定能够减少现浇砼楼板裂缝的数量或宽度,避免出现有害裂缝,确保工程质量。 一、裂缝产生的原因  1、设计方面 (1)混凝土强度等级:设计单位选用的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,使水泥用量增加、水化热加大,从而加速产生混凝土温差裂缝和收缩裂缝。 (2)楼板配筋间距偏大,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,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。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,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,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,因此产生45°斜裂缝。 (3)由于对板类结构的计算重视度不够,设计板件偏薄、配筋量偏小偏少,产生的裂缝影响到结构的安全; 设计时未充分估计装饰材料的荷载及施工荷载,以致设计受力小于实际受力而开裂; 2、混凝土配合比方面 (1)外加剂、掺合料掺量过多:预拌混凝土中粉煤灰、矿粉等掺量过多,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,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。 (2)水、水泥、外掺混合材料、外加剂的计量偏差,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。 (3)混凝土坍落度过大,特别是夏天浇筑时,坍落度过大,收水过快,混凝土容易产生早期裂缝。 (4)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,抗拉强度低,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。 3、施工方面 (1)钢筋绑扎不规范,钢筋砼楼板中的钢筋位移过大,板中正负受力钢筋之间有效高度不够,特别是支座构造负筋的长度不够,架立高度不够,局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无保证,使板下部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不能有效发挥,造成了板上砼受压应力。该原因产生的裂缝,严重时裂缝是贯穿性的。 (2)砼楼板的浇筑厚度不够,与设计板厚负偏差过大,钢筋砼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和砼的共同工作来承担的,板件的过薄使其砼板刚度肯定不足,板中受拉筋和受压砼应力增大出现“超载”较大,板承受不了而产生开裂。 (3)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,混凝土浇筑振捣后,粗骨料沉落,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,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,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,待水分蒸发后,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。 (4)钢筋保护层偏大,施工浇筑混凝土时,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,未及时调整,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,引起板面开裂。 (5)砼收面不及时,浇筑完砼在砼终凝前找平收面时间控制不好,收面不及时,收光压实遍数不够,未进行二次收面。 (6)后浇带设置不合理,建筑物结构尺寸较大,为了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,需按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,但有些后浇带未完全按规范及图纸要求留设、施工。 (7)水电预埋管线上部未设防裂钢筋网片,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度降低,抗拉强度减弱,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,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裂缝。 (8)模板工程施工的影响,过早拆模,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因模板支撑系统不牢,楼面荷载影响造成楼面挠曲,也可能造成板中通长裂缝。 (9)过早堆放荷载,为抓进度、赶工期,楼板砼浇捣完,尚未到达规定强度1.2N/㎡以上,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,楼面上的荷载集中堆放,尤其是重物冲撞,宜产生不均匀应力分布,容易使板面出现不规则裂缝。 (10)养护不到位,异常的气温和大风等造成表面砼过早失水,出现塑态收缩、干燥收缩等裂缝; 二、裂缝的预防措施 1、设计方面 (1)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,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格,钢筋的使用应满足抗裂要求。 (2)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砼强度,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。 (3)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,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。 2、砼配合比方面 (1)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。在拌制混凝土之前,必须按规定对水泥、粗细骨料、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,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。 (2)应选用高等级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,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。控制混凝土水灰比,坍落度应适当控制,不宜过大。 (3)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:混凝土掺合量的掺量比例应合理,以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,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。 3、施工方面 (1)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,浇筑过程中应避免表面砂浆层过度集中,如表面砂浆层过厚时,应将砂浆层刮除或增加粗骨料。 (2)楼板钢筋安装、帮扎时,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,确保直径、间距、保护层、锚固长度等,在浇筑砼前铺设好人行通道长板,防止浇筑砼时操作工人随意踩陷构造负筋,安排专人看护钢筋。 (3)严格控制浇筑砼楼板的厚度,在各轴线开间范围的四周和板中部均设立好厚度控制标志,严格按楼板设计厚度施工,避免负偏差过大、楼板厚度不足引起开裂。 (4)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,根据砼初凝时间及终凝时间及时进行找平、收光工作,第一遍收浆是在混凝土初凝时进行,第二遍收浆和压光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,最好紧接第二遍压光后,再进行一遍压光,并扫毛,这样既防止了开裂,又起到了美观的作用; (5)砼浇筑完后必须及时养护,安排专人负责养护工作,待砼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,保证砼表面湿润,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(抗渗砼不少于14天),避免砼因过早脱水干缩和碳化收缩而产生裂缝,冬季施工时还应适当延长板面的覆盖保温时间。 (6)模板工程要有专项施工方案,模板支撑系统进行强度计算,使模板支撑系统达到施工要求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模板拆除需合理掌握拆模时间,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,禁止野蛮拆模。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。 (7)下道工序施工前,楼面砼强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上人操作及堆放材料。 (8)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。 三、裂缝的修补 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,受力裂缝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、混凝土强度、板厚等因素引起的;非受力裂缝是由温度、混凝土的收缩、施工等因素引起的。 1、对受力产生的裂缝,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,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。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,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,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,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。 2、对由温度、混凝土的收缩、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: (1)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,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,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。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,可用抹压一遍处理。 (2)对其它一般裂缝(宽度在0.05~0.2mm之间)的处理,其施工顺序为:清洗板缝后用1:2或1:1水泥砂浆抹缝,压平养护,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(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、贯通的缝)。 (3)对裂缝宽度小于0.2mm的裂缝,可不做处理。